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孩子上幼稚園有分離焦慮症狀怎麼辦呢

最近送小朋友上幼稚園,對分離焦慮的問題有些困擾,所以用功查詢了一陣子,

先是報紙上覺得不錯的內容,詳圖片內容,

接下來引用的文章, 比一些專家們建議的 "教條式文章" 好多了 (我個人是被觸動心弦了啦 ^-^ ), 推薦給各位:


協助孩子處理分離焦慮


出處 http://shude.pieria.com.tw/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602:%E5%8D%94%E5%8A%A9%E5%AD%A9%E5%AD%90%E8%99%95%E7%90%86%E5%88%86%E9%9B%A2%E7%84%A6%E6%85%AE&Itemid=39

大部份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比較輕微,兩三天到一個星期就會停止哭泣。nana情況不同的地方在於:她兩歲就上學,對孩子來說有點太早。此外,她一直都很難離開母親,連nanaba當奶爸帶她時也一樣。我們一直都歡迎她的情緒,她不會隱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對nana而言,與其說這是一個上學的問題,不如說這是一個分離的問題。
        nana其實對學校一直適應得很好,她很快學到學校是怎麼一回事?常規和課程活動是什麼碗糕?有些孩子上學很久,並沒有分離問題,但有上學問題。我想真真的情況應該和nana一樣,不會有「學校適應」的問題,比較可能就是分離焦慮。
        因此,這篇文章主要的重點放在情緒的處理,而不在上學的適應。給有類似問題的父母參考。

我們怎麼看待情緒?
        像nana這樣在剛出生時因為醫療考量而和母親分離的孩子,會需要很多機會來療傷。孩子療傷的方式,是在每一次有類似情況時(被迫和母親分開),會用激烈 的情緒來表達,這時大人如果了解並陪伴在旁、聆聽撫慰,就會順利地幫助他平復舊創。(但這需要多久呢?每個孩子都不同。)
        上學就是一個完美的類似情境:「媽媽不在旁邊,然後周圍都是陌生人,媽媽又很久沒有回來。」...因此,孩子會利用這個時機來處理一些舊創。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不太主張孩子一哭就退讓,因為如果他不用這個時機哭,他還是會找別的機會來哭。就是遲早的問題。
        我之所以能夠忍受nana哭了這麼久的一段日子,便是因為我把它看成是「順便療傷」的機會。她哭,我不會跟著她哭,因為我知道她在表達一些舊創,眼前的事沒什麼好擔憂的。如果我表現出擔憂,她就會感受到,只會增加她更多的焦慮。
        另外,要放在心裡的是,孩子的情緒不會無中生有。我最不喜歡「控制論」,彷彿孩子心機很重。如果他有情緒,就是有情緒。如果他非得利用情緒來控制我們,那也是因為他用別的方法得不到他需要的連結。
        既然情緒不會無中生有,賄賂、獎勵、忽略、責罵等,當然也不會讓情緒消失,只會讓它往底層去,往後就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表現出來。

怎麼聆聽情緒?
        聆聽情緒的原則很簡單(但過程很痛苦),就是不帶批評地讓他哭。在他哭泣的時候,我靠近他或抱著他,偶爾說話安撫他。我會說:「我知道,你不喜歡跟媽媽分開。」「我可以了解,謝謝你讓我知道。」「我愛你,我會一直愛著你。」大人不要皺眉,也不要擔心。
如果一個人在療傷,你知道他哭完就會比較舒服,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在她哭泣時,我們雖然給予安慰,但不會想辦法要她「停止」哭泣。最好的狀況就是讓他在我們陪伴下自然地結束哭泣。如果沒辦法,也會跟她解釋,為什麼現在我們無法再繼續聆聽。
        我起初最大的困擾是,nana剛開始會一路抱怨不想上學(抱怨是情緒出不來的表現)。她的哭泣,都是在我把她交給老師的那刻才蹦出來。這時,我就很難給她聆聽的機會,因為我不想驚動所有的小朋友,也不想為難老師。
        因此,我會先在車子裡跟她說再見,重覆地說,直到她的情緒湧現、開始哭泣,我讓她哭一下。然後一定得離開時,再把她交給老師。

我們的態度
        我們用歡迎情緒的方式教養,很快就會遇到學校和家庭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她上學沒哭時,會得到掌聲和糖果。因此,我會跟她解釋:「在學校不要你哭,是因為學 校有那麼多小朋友,老師沒有辦法聽每個小孩哭,但你回家時,爸爸媽媽可以聽你哭,如果你難過還是可以告訴我們。」
我喜歡這個幼兒園的原因, 就是雖然園方以零哭泣為目標,但對於哭泣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包容力。孩子不會因為哭泣受到嘲笑或是處罰。我的態度一直都很輕鬆鎮定,讓旁人知道我「沒有不放 心孩子,而且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所以老師也很清楚,孩子的情緒不是因為我們的放任或溺愛,她,就是需要哭!而且她沒有毛病。

讓孩子安心:告訴他,我們就在這裡
有分離焦慮症的孩子除了需要哭泣療傷外,也需要大人提供協助,教導他們如何在漫長的一天安撫自己。一般園方都會讓孩子帶他心愛的東西去,但是nana沒有什麼特別依賴的玩具或毯子。偶爾,她會要求帶枕頭套去學校(很怪吧)。
現在暑假比較有空時,我會在教室外陪她久一點,幫她做好transition:從家裡過渡到學校的歷程。我會抱她久一點,跟她說我愛她。她最喜歡我說這段:

「媽媽總是愛著你。你在學校玩教具的時候我愛著你,你去上廁所的時候我愛著你, 你溜滑梯時我也愛著你,你吃點心時我愛著你,你洗碗刷牙時我也愛著你
你畫畫的時候我愛著你,你被蚊子咬的時候我也愛著你,你很開心跟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我愛著你,你聽故事時我也愛著你,你鋪床準備睡覺時我愛著你,你睡不飽心情不好時媽媽也愛著你,你跟小朋友吵架時我愛著你,你祈禱時我也愛著你...」
        有一次我唸了這段給她聽,然後她胸前戴著我早上做給她的藍色胸章進教室去
她要我在門口看著她,我就站在門口看她玩教具。
        十分鐘後,媽咪(老師)要她過來跟我說再見,她忍住眼淚過來抱了我一秒,然後一邊啜泣一邊指著自己的胸章說:「藍...色...胸章...表示...媽媽你愛我,對不對?」 我用力點了一下頭,她跑回教室去。那是我唯一差點要哭的一次。

在家中的處理方式
        我們很注意nana下課時的狀態。而她下課的樣子讓我們安心,因為她看起來在學校很好,沒有問題。
只有剛開始那段時間,我們需要特別在家裡處理上學後的焦慮。她不安,睡覺睡不好。要記得這些都是正常的,處理的原則和上面聆聽情緒的方法一樣:平靜地聆聽和安撫,但不用要他停止表達情緒。
        她做惡夢時,我就起床陪她,讓她在夢中發抖生氣,因為這也是療傷的一部份。睡不好只有前幾天,很快就恢復正常。
至於要問孩子什麼?我們只會問一句:「今天學校好不好玩?」nana都是回答好玩。為什麼不用問太多?因為觀察比詢問有效
孩子不太會用語言表達心情,他們需要處理的議題或問題,全都會以兩種方式來解決,一個是找機會發洩,一個是在遊戲中玩出來。與其問太多,不如花時間和孩子遊戲。
       像nana會在和我玩或自己玩時,玩出學校裡發生的事。有時她學老師的口氣來跟巧虎說話,有時她要我跟她玩「搶玩具」的遊戲。遊戲的種類最好是以自由遊戲為主,畢竟孩子很難在玩拼圖或玩教具之中不小心帶入學校中困擾他的問題來。

歡迎情緒的好處
         我們這樣教養,和壓抑孩子情緒的教養方式,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我不知道。歡迎孩子表達情緒,協助他們處理情緒,的確比較辛苦,但換來的好處很多。 nana是個很能講理的孩子,而且直接表達情感。很多人不想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但要面對的卻是孩子許多令人困惑的行為(拐彎抹角)。例如,明明很生 氣,卻表現皮皮的;明明很喜歡某位阿姨,卻在看到人家時去打她。
這是屬於情緒智慧的一種,如果大人可以辨認孩子的情緒,尊重他們的感受,他們自然就學會辨認自己及別人的情緒,並了解因應的方法。孩子並不愛沈溺於情緒中,他們在尋找的是宣洩情緒,然後可以恢復健康自信的自己。

附帶說明
        我們的情況如果按照一般的標準,其實不算成功。因為nana上學一年之後,現在早晨和媽媽分開的那一剎那還是會哭,然後在我離開後幾分鐘內停止哭泣。但我們認為這不是壞事,因為她很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最近有一天放學,nanaba問她:「你今天在學校還好嗎?」
她說:「很好,我只有哭一點點。」
nanaba:「你可以不要哭嗎?」
nana:「不可以,但我只需要哭一點點。」
        或許在別人眼中這不算成功,但像這樣了解自己情緒的孩子,就是我們希望培養的。

// 
最後補充一下, 這一篇專家寫的也寫得不錯哦: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談幼稚園分離焦慮和適應問題 @ 天才領袖 感覺統合 兒童發展 早期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