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寶寶學爬
關於寶寶的學前教育,真是多虧了babyhome,讓我感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自上次的一篇寶寶翻身後,最近對我家小寶(我爸叫他「甘乃迺」,甘哪D 之意)
因為懶惰而不爬一事,查了相關的資料,放在這以供大家參考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84492&bid=4
http://www.wretch.cc/blog/mwshui/21461491
本來寶寶也是趴著就原地打轉或不動,這時候就要訓練啦,
找個寶寶最喜歡的人在前面拐,如媽媽; 找個寶寶不喜歡的人在後面頂住腳,如我-_-
他用力時自然一踢就會有一點往前哦~但是要學會還是需要一點耐心啊~(還有,要挑寶寶心情好的時候練習-_-)
補充一下,終於在九個月大時會爬了,耶~
母乳寶寶都要安慰自己,因為發育會比喝牛奶寶寶慢一點點,別緊張,健康的啦~
自上次的一篇寶寶翻身後,最近對我家小寶(我爸叫他「甘乃迺」,甘哪D 之意)
因為懶惰而不爬一事,查了相關的資料,放在這以供大家參考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484492&bid=4
http://www.wretch.cc/blog/mwshui/21461491
本來寶寶也是趴著就原地打轉或不動,這時候就要訓練啦,
找個寶寶最喜歡的人在前面拐,如媽媽; 找個寶寶不喜歡的人在後面頂住腳,如我-_-
他用力時自然一踢就會有一點往前哦~但是要學會還是需要一點耐心啊~(還有,要挑寶寶心情好的時候練習-_-)
補充一下,終於在九個月大時會爬了,耶~
母乳寶寶都要安慰自己,因為發育會比喝牛奶寶寶慢一點點,別緊張,健康的啦~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千年古城Forever Young - 活力新巴黎
如果要寫旅遊,我會先寫法國,但法國的風光,在我的記憶裡,已經被老婆佔有了,我無法動筆,
所以引用了這一篇,期待下次的蜜月,錯,期待下一次和老婆一起去的時候,能夠看到不一樣的風貌(雖然記憶裡的法國,已經沒有辦法被超越了)
所以引用了這一篇,期待下次的蜜月,錯,期待下一次和老婆一起去的時候,能夠看到不一樣的風貌(雖然記憶裡的法國,已經沒有辦法被超越了)
千年古城Forever Young - 活力新巴黎
作者:馬岳琳 出處:天下雜誌 402期 2008/07
相關關鍵字:優雅的(oh my: 這個關鍵字是我自己加上的,呵)
法國總統薩科奇六月才宣布,將找十位世界級建築師,重新設計巴黎。但街上悠遊的單車、新穎的布利碼頭博物館、穿梭在街頭的輕軌電車,早已宣告,巴黎正不斷地為自己注入城市新活力。
相對於她那光芒四射的鄰居倫敦,巴黎這幾年在吸引外資、擁抱創新上可謂黯淡許多。去年,正在競選大位的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奇,還特別前往倫敦,向居住在那裡的二十萬法國人拉票,他不忘強調,「倫敦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巴黎迫切需要的!」
今年六月,薩科奇果然展開他對設計新巴黎(Greater Paris)的大動作,廣邀包括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法國建築師尚.努維爾(Jean Nouvel)等十位世界級建築大師,共同參與一項打造新巴黎的設計競賽。
除了節能與對環境友善,「請務必大膽創新!」是薩科奇對巴黎要以何種姿態跨入下一個百年盛世的重要主張,因此這十位建築師將在工程師、社會學家、甚至哲學家的協助下,對巴黎的區域疆界、交通運輸、環境美感等,不設限地提出最完美的構想,法國政府將在今年底擇一方案,付諸實行。
不過,對巴黎有企圖心的,當然不僅僅是薩科奇。今年三月獲選連任的巴黎市長戴拉諾(Bertrand Delano?),除了承諾將提供更多市民足以負擔的住宅之外,「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汽車的使用、更綠的城市」是他勝出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不用等到新巴黎計劃的設計圖出現,這個以優雅形象著稱、最為世界觀光客所喜愛的城市,已經有了新的轉變。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去年七月起實施的「自由單車」計劃(Vlib')。
六月的巴黎,陽光召喚了人們的熱情,塞納河畔依舊遊人如織,只是很難不令人注意到,許多騎著灰色自行車的單車族,以極高的頻率穿梭在巴黎街頭。
他們沒有穿上緊身的車衣、沒有戴上螢光發亮的安全帽、當然也沒有什麼酷炫的配備,車籃前極可能還放上一個不甚搭調的老舊公事包,有時甚至因為合身的西裝或短裙,而使得跨上車身時的姿勢顯得有些狼狽。沒錯,在巴黎,因為「自由單車」計劃這樣公共自行車共用系統的成功實施,讓便宜的單車租借成了實實在在的環保大眾交通工具,而不是什麼中產階級新興的雅痞運動。
「Vlib'是為了提供市民更便捷的交通服務,我們希望長距離的交通由地鐵、公車來運送,短距離的交通則由自行車來補足,」巴黎市政府Vlib'計劃負責人麗波特(Cline Lepault)指出。
兩萬輛自行車 打造「自由單車」計劃
類似的公共自行車共用系統,其實已在法國出現十年,綜合過去實行的經驗,巴黎明白成功的關鍵在於自行車站的密度和自行車數量,一旦決定採取行動,就要大規模實施,才能讓民眾感受到Vlib'的便利性。
因此,市府決定每三百公尺就要設置一個自行車站,自行車站的密度比地鐵站高上四倍,上路的第一天就有一萬零六百輛自行車可供使用。直到今年夏天屆滿一周年時,全巴黎市將有一千四百五十一個自行車站,兩萬零六百輛自行車投入服務。
「光是巴黎的六個火車站周圍,每個車站就規劃了十五個自行車站,大的自行車站有五十輛單車,小的則是十五輛,但一般的自行車站則平均是二十五輛,」麗波特指出,雖然已經儘量考慮出入的人口密度,但仍然會出現某些地點的自行車被租用一空,某些站的車則乏人問津,因此,隨時都有二十輛Vlib'的運送專車在巴黎街頭穿梭,不但負責收送被任意棄置的公用單車,也得適時截長補短,把車送到需要的站點。
Vlib'是法文Vlo(單車)與Libert(自由)二字的縮寫,這個計劃去年一推出即獲得巴黎市民熱烈響應,如今已有十分之一、即二十萬居民,經由信用卡購買一年二十九歐元(約一千三百元台幣)的Vlib'卡。
「Vlib'的政策目的是提供短路程的交通工具,而不是讓人騎來閒逛,因此一年卡的持卡人只要每次在三十分鐘內於任何自行車站歸還單車,就不必被加扣費用,」若是外地遊客,則可同樣以信用卡,購買一天一歐元或一星期五歐元的票卡,「如果最後沒有還車的話,信用卡可是會被扣掉一百五十歐元(約七千元台幣)押金哦!」麗波特笑著說。
即使是地鐵已如蜘蛛網般密布的城市,巴黎還是要再進一步提供便利與環保。這種自助式的公用自行車租金低廉,以電腦化的車架系統管理,讓巴黎人已經很熟門熟路地,在每個街角挑上一輛「小灰」,試試輪胎、調調座墊,卡一刷牽了就走。
Vlib'計劃實施前,巴黎的自行車使用量是一天八萬趟,現在則是一天十八萬趟,平均每一秒就有一輛Vlib'單車被使用,每天有五至十萬人以自行車代步。
「巴黎路長共一千六百公里,目前已有四百公里規劃了自行車道,未來五年內將再增加二百公里,」麗波特指出,根據統計,在巴黎最危險的交通方式是走路,因為行人常常不專心。為了Vlib'計劃市政府也連同警察局大量向公車、汽車駕駛人宣導自行車的用路權,「騎單車的人愈多,駕駛人就會愈留意身邊的單車族。」
世界各城市爭相取經
巴黎的Vlib'計劃已經引起世界各地城市的爭相取經,倫敦、芝加哥、首爾的市長都想來弄清楚為何如此成功,「連加拿大的交通部長都親自來聽過簡報,」負責為巴黎市政府實際執行Vlib'計劃的德高公司(JCDecaux)策略研發暨行銷總監艾瑟若夫(Albert Asseraf)指出,「可持續流動」的概念是當今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城市人的短期路程通常不超過兩公里,自行車的運用相形重要。
事實上,Vlib'計劃的成功,另一個關鍵因素還來自於市長戴拉諾非常懂得利用公私合作的招商手法。
德高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戶外廣告公司,巴黎市政府與德高簽下十年長約,以給予德高一千六百三十個巴黎市戶外廣告看板經營權,作為執行Vlib'的費用交換。「市府不但不需要花一毛錢,每年還能收取上千萬歐元的Vlib'卡費收入,」艾瑟若夫表示,所有的相關管理、維修都由德高公司負責,雖然在去年已投資九千萬歐元,但預估每年可賺回的廣告費是六千萬歐元,利潤可期。
隨處可見的Vlib'單車,讓巴黎平添不少活力,座落於塞納河與艾菲爾鐵塔之間的布利碼頭博物館(Muse du Quai Branly),則是另一個展現活潑多元的城市新話題。
就像近代歷任法國總統,總想在巴黎留下文化影響力的見證一樣,布利碼頭博物館是上任總統席哈克繼密特朗時代留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新巴士底歌劇院之後,費時十一年、耗資兩億三千萬歐元的世界級博物館。
布利碼頭博物館 巴黎新話題
布利碼頭博物館收藏席哈克最喜愛的原始藝術,自二○○六年六月開幕後,至今共接待了三百萬遊客,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由普立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築師尚.努維爾設計。建築結構是一個優雅舒展的長廊式建築,數個棗紅、葡萄紫、秋香黃、巧克力棕色的巨型箱子,從一整面繪上叢林及雨林景致的玻璃窗凸出,充滿趣味。
從外觀上來看,布利碼頭博物館還擁有一面世界最高的綠色圍牆,一萬五千株綿密的植物、藤蔓與蕨類,沿著白色垂直的框架延伸,毫不著地,顯得生氣勃勃,恰與她那栽種了一百八十棵大樹的花園相互呼應。館內典藏以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原始藝術品為主,其中還包括來自台灣的排灣族木雕。法國媒體稱布利碼頭博物館是最能將文化與表演藝術、時事熱點結合的博物館,二○○七年球世界盃橄欖期間,該館就邀請紐西蘭橄欖球隊表演HAKA舞(毛利族傳統舞蹈),一舉吸引了近十萬名參觀者。
文化藝術向來是巴黎的強項,布利碼頭博物館一舉成名似乎也顯得理所當然,但對急於再上一層樓的巴黎而言,這樣的進展顯然不夠。
近年來,巴黎的建築被批評缺乏多元性,對許多法國建築師而言,被世界觀光客深深喜愛的巴黎風情,甚至等同於「無趣」。連市長戴拉諾都曾表示,城市應該要尊重她的歷史建築,但巴黎如果不能跨入未來,「博物館城市」的美稱只會變成一種諷刺而已。
巴黎的上一個大型都市計劃是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被「凍結」了一個半世紀的時光,彷彿一道美麗的緊箍咒,對面臨了當代完全不同挑戰的巴黎人而言,有著矛盾複雜的心情。即使是戴拉諾數度想要提出放寬市中心建築三十七公尺限高的規定,都往往引起極大爭議。
除了高度,被薩科奇選中參與設計新巴黎的法國建築師卡斯楚(Roland Castro)也曾對媒體表示,巴黎除了那獨特的市中心,是否也應當包括周圍發展極不相稱的郊區,「我們應該要想辦法拉近那些被隔離的郊區外圍,一起更新,運用良好的交通設計,一併解決居住議題。」
巴黎有想要變高的百轉千折、想要變廣的迫切需求,更有想要變綠的斬釘截鐵。
城市的腹地可能不斷擴大,面對交通運輸這個永遠存在的議題,巴黎也決定找回已在法國首都消失七十年之久的交通工具「輕軌電車」。
輕軌電車 穿梭綠城市
穿過巴黎南部三個區的T3線輕軌自二○○六年底完工通車,軌道周邊舖上了八千平方公尺的草坪,象徵綠色交通理念,每天有十萬人搭乘,減少了原本相關道路二分之一的汽車流量。
今年四月,巴黎市政府宣布了進一步的輕軌環城延長工程計劃。「為了讓城市的美麗不被電車上方的電線所干擾,我們已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將電線電路地下化的輕軌電車,或許未來巴黎也會採用,」法國知名的軌道交通公司阿爾斯通(Alstom)亞太區策略總監郭日海(Gerald Kowalski)指出。
施行自由單車Vlib'計劃、重新採取輕軌電車設計、加長公車專用道路線、增加週末行人徒步區範圍,「市長戴拉諾的這些做法,在它們變成一種其他首都城市的流行時尚之前,其實已先呼應了環保節能的全球氛圍,」英國媒體《經濟學人》觀察。
這位市長還曾明確表示,要在二○二○年之前,把巴黎市內的汽車流量減少四成;希望在幾年之內,以Vlib'自由單車的概念,推出自助式電動汽車,以鼓勵通勤族和巴黎市民捨棄排放廢氣的自用汽車。
真正的新巴黎,或許還在想像階段,不知何年才會出現,法國媒體議論紛紛的「左派市長會如何和右派總統合作」也在未定之天。不過,除了美食與時尚,巴黎在這一波綠城市的風潮中,顯然已再度站上世界舞台,優雅地,急起直追。
作者:馬岳琳 出處:天下雜誌 402期 2008/07
相關關鍵字:優雅的(oh my: 這個關鍵字是我自己加上的,呵)
法國總統薩科奇六月才宣布,將找十位世界級建築師,重新設計巴黎。但街上悠遊的單車、新穎的布利碼頭博物館、穿梭在街頭的輕軌電車,早已宣告,巴黎正不斷地為自己注入城市新活力。
相對於她那光芒四射的鄰居倫敦,巴黎這幾年在吸引外資、擁抱創新上可謂黯淡許多。去年,正在競選大位的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奇,還特別前往倫敦,向居住在那裡的二十萬法國人拉票,他不忘強調,「倫敦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巴黎迫切需要的!」
今年六月,薩科奇果然展開他對設計新巴黎(Greater Paris)的大動作,廣邀包括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法國建築師尚.努維爾(Jean Nouvel)等十位世界級建築大師,共同參與一項打造新巴黎的設計競賽。
除了節能與對環境友善,「請務必大膽創新!」是薩科奇對巴黎要以何種姿態跨入下一個百年盛世的重要主張,因此這十位建築師將在工程師、社會學家、甚至哲學家的協助下,對巴黎的區域疆界、交通運輸、環境美感等,不設限地提出最完美的構想,法國政府將在今年底擇一方案,付諸實行。
不過,對巴黎有企圖心的,當然不僅僅是薩科奇。今年三月獲選連任的巴黎市長戴拉諾(Bertrand Delano?),除了承諾將提供更多市民足以負擔的住宅之外,「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汽車的使用、更綠的城市」是他勝出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不用等到新巴黎計劃的設計圖出現,這個以優雅形象著稱、最為世界觀光客所喜愛的城市,已經有了新的轉變。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去年七月起實施的「自由單車」計劃(Vlib')。
六月的巴黎,陽光召喚了人們的熱情,塞納河畔依舊遊人如織,只是很難不令人注意到,許多騎著灰色自行車的單車族,以極高的頻率穿梭在巴黎街頭。
他們沒有穿上緊身的車衣、沒有戴上螢光發亮的安全帽、當然也沒有什麼酷炫的配備,車籃前極可能還放上一個不甚搭調的老舊公事包,有時甚至因為合身的西裝或短裙,而使得跨上車身時的姿勢顯得有些狼狽。沒錯,在巴黎,因為「自由單車」計劃這樣公共自行車共用系統的成功實施,讓便宜的單車租借成了實實在在的環保大眾交通工具,而不是什麼中產階級新興的雅痞運動。
「Vlib'是為了提供市民更便捷的交通服務,我們希望長距離的交通由地鐵、公車來運送,短距離的交通則由自行車來補足,」巴黎市政府Vlib'計劃負責人麗波特(Cline Lepault)指出。
兩萬輛自行車 打造「自由單車」計劃
類似的公共自行車共用系統,其實已在法國出現十年,綜合過去實行的經驗,巴黎明白成功的關鍵在於自行車站的密度和自行車數量,一旦決定採取行動,就要大規模實施,才能讓民眾感受到Vlib'的便利性。
因此,市府決定每三百公尺就要設置一個自行車站,自行車站的密度比地鐵站高上四倍,上路的第一天就有一萬零六百輛自行車可供使用。直到今年夏天屆滿一周年時,全巴黎市將有一千四百五十一個自行車站,兩萬零六百輛自行車投入服務。
「光是巴黎的六個火車站周圍,每個車站就規劃了十五個自行車站,大的自行車站有五十輛單車,小的則是十五輛,但一般的自行車站則平均是二十五輛,」麗波特指出,雖然已經儘量考慮出入的人口密度,但仍然會出現某些地點的自行車被租用一空,某些站的車則乏人問津,因此,隨時都有二十輛Vlib'的運送專車在巴黎街頭穿梭,不但負責收送被任意棄置的公用單車,也得適時截長補短,把車送到需要的站點。
Vlib'是法文Vlo(單車)與Libert(自由)二字的縮寫,這個計劃去年一推出即獲得巴黎市民熱烈響應,如今已有十分之一、即二十萬居民,經由信用卡購買一年二十九歐元(約一千三百元台幣)的Vlib'卡。
「Vlib'的政策目的是提供短路程的交通工具,而不是讓人騎來閒逛,因此一年卡的持卡人只要每次在三十分鐘內於任何自行車站歸還單車,就不必被加扣費用,」若是外地遊客,則可同樣以信用卡,購買一天一歐元或一星期五歐元的票卡,「如果最後沒有還車的話,信用卡可是會被扣掉一百五十歐元(約七千元台幣)押金哦!」麗波特笑著說。
即使是地鐵已如蜘蛛網般密布的城市,巴黎還是要再進一步提供便利與環保。這種自助式的公用自行車租金低廉,以電腦化的車架系統管理,讓巴黎人已經很熟門熟路地,在每個街角挑上一輛「小灰」,試試輪胎、調調座墊,卡一刷牽了就走。
Vlib'計劃實施前,巴黎的自行車使用量是一天八萬趟,現在則是一天十八萬趟,平均每一秒就有一輛Vlib'單車被使用,每天有五至十萬人以自行車代步。
「巴黎路長共一千六百公里,目前已有四百公里規劃了自行車道,未來五年內將再增加二百公里,」麗波特指出,根據統計,在巴黎最危險的交通方式是走路,因為行人常常不專心。為了Vlib'計劃市政府也連同警察局大量向公車、汽車駕駛人宣導自行車的用路權,「騎單車的人愈多,駕駛人就會愈留意身邊的單車族。」
世界各城市爭相取經
巴黎的Vlib'計劃已經引起世界各地城市的爭相取經,倫敦、芝加哥、首爾的市長都想來弄清楚為何如此成功,「連加拿大的交通部長都親自來聽過簡報,」負責為巴黎市政府實際執行Vlib'計劃的德高公司(JCDecaux)策略研發暨行銷總監艾瑟若夫(Albert Asseraf)指出,「可持續流動」的概念是當今城市交通發展的重要趨勢,城市人的短期路程通常不超過兩公里,自行車的運用相形重要。
事實上,Vlib'計劃的成功,另一個關鍵因素還來自於市長戴拉諾非常懂得利用公私合作的招商手法。
德高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戶外廣告公司,巴黎市政府與德高簽下十年長約,以給予德高一千六百三十個巴黎市戶外廣告看板經營權,作為執行Vlib'的費用交換。「市府不但不需要花一毛錢,每年還能收取上千萬歐元的Vlib'卡費收入,」艾瑟若夫表示,所有的相關管理、維修都由德高公司負責,雖然在去年已投資九千萬歐元,但預估每年可賺回的廣告費是六千萬歐元,利潤可期。
隨處可見的Vlib'單車,讓巴黎平添不少活力,座落於塞納河與艾菲爾鐵塔之間的布利碼頭博物館(Muse du Quai Branly),則是另一個展現活潑多元的城市新話題。
就像近代歷任法國總統,總想在巴黎留下文化影響力的見證一樣,布利碼頭博物館是上任總統席哈克繼密特朗時代留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新巴士底歌劇院之後,費時十一年、耗資兩億三千萬歐元的世界級博物館。
布利碼頭博物館 巴黎新話題
布利碼頭博物館收藏席哈克最喜愛的原始藝術,自二○○六年六月開幕後,至今共接待了三百萬遊客,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由普立茲克獎得主、法國建築師尚.努維爾設計。建築結構是一個優雅舒展的長廊式建築,數個棗紅、葡萄紫、秋香黃、巧克力棕色的巨型箱子,從一整面繪上叢林及雨林景致的玻璃窗凸出,充滿趣味。
從外觀上來看,布利碼頭博物館還擁有一面世界最高的綠色圍牆,一萬五千株綿密的植物、藤蔓與蕨類,沿著白色垂直的框架延伸,毫不著地,顯得生氣勃勃,恰與她那栽種了一百八十棵大樹的花園相互呼應。館內典藏以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原始藝術品為主,其中還包括來自台灣的排灣族木雕。法國媒體稱布利碼頭博物館是最能將文化與表演藝術、時事熱點結合的博物館,二○○七年球世界盃橄欖期間,該館就邀請紐西蘭橄欖球隊表演HAKA舞(毛利族傳統舞蹈),一舉吸引了近十萬名參觀者。
文化藝術向來是巴黎的強項,布利碼頭博物館一舉成名似乎也顯得理所當然,但對急於再上一層樓的巴黎而言,這樣的進展顯然不夠。
近年來,巴黎的建築被批評缺乏多元性,對許多法國建築師而言,被世界觀光客深深喜愛的巴黎風情,甚至等同於「無趣」。連市長戴拉諾都曾表示,城市應該要尊重她的歷史建築,但巴黎如果不能跨入未來,「博物館城市」的美稱只會變成一種諷刺而已。
巴黎的上一個大型都市計劃是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被「凍結」了一個半世紀的時光,彷彿一道美麗的緊箍咒,對面臨了當代完全不同挑戰的巴黎人而言,有著矛盾複雜的心情。即使是戴拉諾數度想要提出放寬市中心建築三十七公尺限高的規定,都往往引起極大爭議。
除了高度,被薩科奇選中參與設計新巴黎的法國建築師卡斯楚(Roland Castro)也曾對媒體表示,巴黎除了那獨特的市中心,是否也應當包括周圍發展極不相稱的郊區,「我們應該要想辦法拉近那些被隔離的郊區外圍,一起更新,運用良好的交通設計,一併解決居住議題。」
巴黎有想要變高的百轉千折、想要變廣的迫切需求,更有想要變綠的斬釘截鐵。
城市的腹地可能不斷擴大,面對交通運輸這個永遠存在的議題,巴黎也決定找回已在法國首都消失七十年之久的交通工具「輕軌電車」。
輕軌電車 穿梭綠城市
穿過巴黎南部三個區的T3線輕軌自二○○六年底完工通車,軌道周邊舖上了八千平方公尺的草坪,象徵綠色交通理念,每天有十萬人搭乘,減少了原本相關道路二分之一的汽車流量。
今年四月,巴黎市政府宣布了進一步的輕軌環城延長工程計劃。「為了讓城市的美麗不被電車上方的電線所干擾,我們已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將電線電路地下化的輕軌電車,或許未來巴黎也會採用,」法國知名的軌道交通公司阿爾斯通(Alstom)亞太區策略總監郭日海(Gerald Kowalski)指出。
施行自由單車Vlib'計劃、重新採取輕軌電車設計、加長公車專用道路線、增加週末行人徒步區範圍,「市長戴拉諾的這些做法,在它們變成一種其他首都城市的流行時尚之前,其實已先呼應了環保節能的全球氛圍,」英國媒體《經濟學人》觀察。
這位市長還曾明確表示,要在二○二○年之前,把巴黎市內的汽車流量減少四成;希望在幾年之內,以Vlib'自由單車的概念,推出自助式電動汽車,以鼓勵通勤族和巴黎市民捨棄排放廢氣的自用汽車。
真正的新巴黎,或許還在想像階段,不知何年才會出現,法國媒體議論紛紛的「左派市長會如何和右派總統合作」也在未定之天。不過,除了美食與時尚,巴黎在這一波綠城市的風潮中,顯然已再度站上世界舞台,優雅地,急起直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