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吸入羊水(胎便)

關於寶寶的事一直因為很忙所以沒辦法po出來,現在就我所知補充一些在這,

知識: 胎便
寶寶剛生出時就因為呼吸不順,出生後幾個小時內就坐救護車從中壢宋俊宏轉林口長庚醫院,
後來在長庚醫院的牌子上寫 Respiratory distress,呼吸窘迫之意;

當晚首先做細菌血液的培養,檢查腸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指數(後來問護士的),
並先施打抗生素預防肺炎與敗血病(隔天問醫師的),
不過還好都沒事,在細心的護士小姐的呵護和醫師的診斷後,一周就出院了,真的感謝~

對吸入羊水的問題(羊水內有胎便,也有人講吸入胎便,),其實不用太過擔心,
若肺部X光積水(浸潤),也會被吸收,但在加護病房觀察還是比較安全的;

查了一些資料,吸入羊水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媽媽體內的羊水中,深呼吸造成的,不過深呼吸的原因一般是送氧的臍帶不順之類的問題;
二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吸入羊水;

總之,在我的親朋好友中,就有兩三個生產時有過吸入羊水的問題,但是都健康復元了,所以如果你(妳)也有這種狀況,擔心是一定會的,但請不必太過擔心囉~
*diary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如何教育小孩子用錢

oh my: 最近發了這麼多紅包錢有感而發啊~所以引用^^ 一共三篇,請耐心欣賞


第一篇
理財從零做起

許多父母對於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常不知如何處理,甚至對孩子第一次伸手要零用錢不知所措。其實,給孩子錢用的同時,也應該教孩子如何用錢,這個觀念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具備的。父母應該明白,你的孩子會比你預期的早開始伸手要錢和花錢,如何建立好面對孩子伸手要錢的心理準備是必要的。

父母培養和協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應該及時開始,例如小孩在四歲開始就會有比較清晰的金錢觀。此時父母就應該開始教導孩子如何將過年拿到的壓歲錢儲蓄起來,成為孩子人生的第一筆資產。

教導小朋友儲蓄的同時,如果孩子已經有了基礎的數學能力,父母可教導孩子認識鈔票和硬幣,並告知金錢交易物質的道理。實際的教導應該以「經驗學習」」方式為主,例如帶孩子到超市,讓小朋友學會付帳和找錢,回家後趁機教導他們記帳,把這種經驗教學法導入遊戲的形式,使小朋友在歡樂中學習成人的世界,展開他們社會化的過程。

如何給孩子零用錢?一次零用錢要給多少?是許多父母對初上小學孩子開始要錢時的困擾。此時的父母應該了解,若過分壓抑孩子消費的慾望,將對他們成長期的人格發育有影響。對於小孩子的金錢和物質需求,雖然不必過分滿足,但至少不能讓他們覺得比同學差,否則會在孩子成長的心靈中留下陰影,嚴重時甚至會因此而造成自卑感。

我的作法是在定期給孩子零用錢之外,再以獎勵代替漫無目標式的給孩子金錢,主要目的在告訴孩子得到金錢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時要求他學會記帳,將每筆得來的金錢記在小簿子裡,而花了多少也要記下,以便日後檢視。

培養孩子資產和負債觀,無法以教條式的講述告知,最好從生活經驗裡學習,類似考試考得好有額外的零用錢獎勵,是教導孩子努力有所回報的觀念,以及學習累積人生資產的方式。父母同時可抽空帶孩子上銀行,學習如何存款、取款、並開一個孩子自己的戶頭,讓他們能有本小小的存褶,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的資產。

另外,若孩子有金額較大的物質需求時,例如想要買PS2、腳踏車等,做父母的此時切勿爽快的答應,應該以機會教育的方式,要求孩子設定存錢的目標,趁機教導他們物質需求得來不易、必須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逐步達成的觀念,避免孩子養成伸手要錢的不良習慣,造成未來輕乎金錢的個性。

總之,要讓孩子體會人生資產與負債的觀念並非那麼簡單,但做父母的應該隨時保持敏銳觀察的心,留意孩子在成長過程的行為,適時的以機會教育和經驗教育方式,逐步將大人的世界正確的理財觀教導給孩子,而非強迫孩子硬要接受一些非親身經驗的理論和事物。至於是否要將零用錢作為獎勵孩子的誘因,見仁見智,我覺得這一方式有助於孩子體會金錢得來需要努力的事實,但不宜太過的使用,以免造成孩子心靈的創傷。

(本文摘自阮慕驊-預購幸福阮慕驊教你家庭理財聰明go)

第二篇
如何建立小孩用錢ㄉ小習慣

2007/07/10 16:25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作者﹕鄭石岩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

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

「想去!」

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

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一共只有這些錢,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對!」

「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

「對!」

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

他們齊聲說:「贊成!」

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快到玩具部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錢,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了。
一進去,他們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我問:「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不夠。」「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好。」「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他說:「好!」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他們說:「不買。」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他們說:「好吧,也好。」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到了百貨公司門口,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他們說:「坐公車好。老爸,這個錢要省下來,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裡學會了如何累積、如何節省,甚至學會了!
一種很重要的習慣─延緩報償的習慣,不會非要不可。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樣東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種很大性格缺憾,台灣話叫「破格」,是很不好的。我們要慢慢的從生活當中,去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他就學會負責,知道自己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隔了一段時間,孩子都長大了,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有次我 和太太去逛百貨公司,兩個人逛呀逛的就到了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上個禮拜才買,這個禮拜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不是不買給他。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要講清楚,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他走,那個孩子兩隻腳蹬著不走,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好清脆的耳光,孩子哇的哭了起來,她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我看到那一幕,感覺到很多父母,不了解怎麼帶孩子,所以我一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知道怎麼把孩子帶好,建立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信心,能夠在生活上適應得很好的社會。
摘錄自【親子共成長】遠流出版

第三篇
如何和孩子談理財?

作者記得有年去美國探親,從小在美國長大的ABC小姪女帶作者到嚮往已久的迪斯奈樂園玩。有點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美國的地大物博就連迪斯奈樂園附設的停車場都大到令作者驚訝,一座可停上萬輛車的停車場,停好車後還有接駁車載客到樂園門口。

由於停車場實在太大,車停好後,小姪女隨手拿出小本子和鉛筆,把車子位置的代號記下來,她說,如果不記下來,到時候找不到車可就麻煩了!確實,後來作者在美國生活的那段時光,常有時忘記停車位,找車找得滿頭大汗。

美國的小孩有些地方比台灣小孩獨立。作者的小姪女,從上小學起,就自己洗衣服、做早餐,帶妹妹坐校車上學。她隨身都帶著小本子,記記帳、記記一些事情,讓作者印象很深刻。

如今,小姪女已經長大成為婷婷玉立的少女,在西雅圖讀大學,最近回來台灣玩,她說台灣的東西好貴,一樣都不敢買,儘管親戚要送她些禮物,小姪女都婉拒,很替人著想。

作者的小姪女,從來不亂花錢,儘管她在大陸做生意的爸爸,交給她做為生活支出花用的信用卡沒有額度限制,她也從不曾亂刷過。小姪女這麼有教養、這麼替人著想,完全是從小的生活和家庭教育,從小就養成記帳和節儉的美德。她深知道父母賺錢不容易。相較時下的「草莓族」、「月光族」,有這樣的小姪女,讓作者感到很驕傲。

「言教不如身教」,理財是人生重要的一環,但很可惜的是,我們的通識教育竟然從不教導孩子如何理財。因此,這個重責大任自然要由父母扛起,教孩子從小養成記帳的習慣,給他們一本小簿子,要他把花的錢、拿到的零用錢都一五一十的記下來,然後再告訴他們,何者當用、何者不當用,告訴他們節儉是美德。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像作者的小姪女一樣懂事。

父母最不好的就是溺愛子女,或是做出錯誤示範,當知父母如果在子女面前不把錢當錢用,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會有樣學樣。要讓孩子學會節儉,就是要適度的限制他們的慾望,不要讓他們為所欲為,這樣才不會害了他們。

作者建議,從小朋友上小學起,做父母的就要開始注意他們對錢財的性向和態度。給零用錢的同時,也給他們小本子,要他們把每筆零用錢記下來,而且每筆花費也要記下來。父母偶爾帶孩子買買玩具,就要機會教育,要求他們用平時存下的零用錢來買,不要太大方的直接就掏錢買給他們。父母這樣做,不是小氣,而是要讓孩子知道物質得之不易。

也許孩子看中了某件玩具超出了手上有的零用錢結存,父母也可以用借貸的方式,表明先借不足的差額,要孩子們用以後節省下來的零用錢還回差額。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句話絕對適用親子理財,父母不是孩子們需索無度的金庫,千萬別養成孩子錢來伸手的壞習慣。

推動搖籃的手 親子理財由媽媽做起

A先生與B太太是對白領上班族夫妻,兩個人成天忙於工作,難得有時間休閒。A先生是家外商公司的業務員,收入中等,B太太則在銀行上班,常常得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家中唯一的小朋友剛讀小學一年級,就由鄰居阿媽照顧,上午在小學上課,下午由安親班照顧,傍晚鄰居阿媽帶回家,A先生一家真正的親子互動時間往往得到晚上八、九點才開始,小朋友反而和鄰居阿媽比較親,A先生和B太太也很無奈。

A先生的情況,在台灣其實很普遍,夫妻兩人都上班才能支應高昂的生活支出,難免疏於照料小朋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往往無法串連,唯一的連繫管道就是每天寥寥數字的家庭聯絡簿。

直到某天B太太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說小朋友在學校偷了同學的錢包去買零食,這才使得B太太驚覺事態嚴重。一方面嚴重自責,一方面擔心小朋友受到心理打擊,B太太慌慌張張的請了假趕到學校去,一路上,B太太流下了淚,深覺未盡照顧孩子的責任,好想辭掉工作,專心帶小孩。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在工作和教育小朋友間取得平衡點,是許多家庭共同的困擾。類似A先生家庭的故事,確實發生在妳我周遭,如何應對,我的建議是,隨時隨地機會教育,尤其是媽媽得多花些心細。

要媽媽多花些心細,非並是大男人主意,而是家庭財務大政,往往是在女主人手中,媽媽比較有機會對子女進行理財或金錢使用的機會教育,當然,爸爸也不可卸責,夫妻兩共同經營、形塑子女的正確財務和金錢觀相當重要。

如何做呢?類似A先生的情況,每天晚上陪小朋友一段時間,例如是睡前的床邊故事時間,仔細的父母就可以挑選一些富有意義、簡明易懂,且與財務和金錢觀念相關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或是假日帶孩子出門遊玩,無論是汽車加油、買東西都可以假手孩子,同時教導當用則當、切勿亂花錢的觀念,讓小朋友在社交的情境下自然學習。

作者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大概是說有一個億萬富翁,家財萬貫但成天為錢擔心,很不快樂。某天,富翁的夫人看到家中長工一家,雖然窮苦但卻過得很快樂,覺得很奇怪的對富翁說:「長工這麼窮為什麼卻如此快樂,難到金錢對他們完全不重要嗎?」富翁聽了就立即拿了許多黃金給長工,並且告訴夫人說:「我給長工足夠的財富,看看他會不會更快樂。」

不料,長工得到了這筆意外之財,卻開始成天擔心黃金要放在那裡,會不會被偷走,會不會被富翁收回,擔心這、擔心那,長工一家的歡笑聲沒了,取代的是夫妻的互罵聲和抱怨聲。最後,長工決定把黃金還給富翁,寧願過窮苦日子,也要找回往日的歡笑。

這個故事很有啟發性,您是不是可以把它當成床邊故事,告訴親愛的小朋友呢?

父母的角色,家庭是理財的舞台

曾經有位知名的社會心理學家賀夫曼研究出了個「劇場理論」,大概的理論內容是指:每個人在社會上的活動,好比是各自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人生是舞台,有前後場之分。例如,某人在辦公室和家裡的行為、言行就可能有極大的不同之處,因為辦公室就好比是劇場的前場、家裡是後台,當然粉墨登場時的言行舉止就與在後台不同。

其實,「劇場理論」很有道理,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該扮演好前場的角色,因為孩子隨時在學習、在觀察。千萬不要忽略孩子的學習能力。我的經驗是,小孩子隨時在觀察父母的言行,英文有句「like father, like son.」就是說明了孩子除了遺傳父母的基因外,也從小到大模仿大人的言行,可見家庭對孩子成長及人格塑造的關鍵地位。

據作者的觀察,會理財投資的父母,孩子的理財投資也不會太差。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不把錢當錢用,隨意浪擲金錢,那小孩成長後可能也會如出一轍。因此,父母是家庭理財和投資的演員,隨時把角色扮演好是很重要的,不要以為家庭是後台,就漫不經心。
父母應該要如何扮演好家庭理財和投資的角色呢?首先,要尊重金錢、尊重物質,這是最基本的事。不隨意浪費、不亂花金錢,孩子才會對得來不易的財富和物質心存敬意。第二,父母千萬不要為錢在孩子面前爭吵,許多孩子童年不愉快的經驗都來自父母的爭吵,尤其是為錢爭吵,父母如果常在孩子面前為錢爭執,孩子會對金錢產生負面的心理陰影,對人格的健全是很不好的。

適時的開家庭財務會議

當孩子上小學後,父母可以試著在孩子面前討論家庭的財務規劃,不一定要強迫孩子參加,但可以關掉電視,全家人聚在客廳試著讓孩子軟性地參與家庭的財務討論,此時,父母可以把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算一算,列出資產負債表,用軟性引導的方式,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理財觀念。

此外,當有保險員拜訪時,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共同聆聽一些理財和保險的觀念,這種機會教育千萬不要放過。

教導孩子做個精打細算,但不小氣的人,有賴父母的引導。這種前場的角色扮演機會,也許是帶著孩子出門打牙祭,如何吃的好又吃的省,在決定餐廳前可比較一下價位、菜色並讓孩子參與意見,如此一來,精打細算的精神就顯現出來,全家又吃的愉快,一舉兩得。

正確觀念的建立,是理財和投資最重要的關鍵。此外就是執行力。而正確的觀念需要從小塑造,孩子年紀愈小可塑性就愈高,如何在不引起反感或有揠苗助長之虞下,建立下一代的正確理財投資觀念,就要看父母角色扮演是否成功了!

給他魚還是釣竿?小富翁理財營正熱門

什麼時候應該教導孩子理財觀念?可能是許多父母,尤其是媽媽的困擾。依據心理學家對小孩成長期的觀察,其實小朋友在兩到三歲就開始產生金錢交換物質的需求,也就是小孩子在這段時期就會開始學習、模仿大人世界的金錢觀和使用需求,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錢意識。

父母可以經由觀察發現,孩子大約從二歲起,就會開始了解金錢是件有意義的事。三歲的小孩就會把錢放到撲滿裡當成是件遊戲。四歲的小孩就開始知道金錢可以交換物質、用錢可以買到心愛的玩具。五歲的小孩會對金錢的重要性有更進一層的認識,知道錢得來不易。而未上學前,小孩在從諸如「大富翁」、扮家家酒等遊戲,逐步學會金錢的使用,並模仿大人開始有了初步的理財行為,好比存錢等。此時,做為父母的,除了仔細觀察自己小朋友的金錢價值觀是否正確外,也應該開始誘導和灌輸正確的金錢使用原則和方法。

在小孩的世界裡,物質的需求永遠是大於金錢的需求。小朋友眼中的金錢的意義只在於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但上了小學後,經過學校教育和逐步認知我們的社會,小孩的金錢價值觀就會有更多重的意義。部分眼尖的銀行業者看準了父母教導新世代孩子理財的急迫心態,開辦了小富翁理財營,讓小朋友有進一步認識理財世界的機會。

開辦小富翁理財營的富邦銀行表示,受到多元資訊及文化的衝擊,小孩子的價值觀在改變;加上大多數家庭給予小孩良好的經濟環境,造就了許多稱之為「月光族」的新世代族群。近來現金卡的流行,背了卡債卻無力償還的例子時有所聞,令許多父母大為困擾,若能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並瞭解基本的理財常識,父母將會更放心。富邦小富翁理財營正是以「給孩子魚吃還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為出發點,專為小朋友設計、協助學習理財知識的夏令營希望能幫助更多小朋友發掘理財的樂趣,並建立正確的理財觀。

由於孩子對金錢觀念和認知的薄弱,再加上處理財務的習慣若不及早養成,恐將造成日後揮霍無度。時下現金卡、信用卡瞄準學生族群,已然形成不小的社會問題。因此,父母應該在小孩國小到初中階段,適時給予理財的教育。這些教育行為正是學校教育嚴重不足的地方。

至於是那些理財教育,是父母應給予孩子及早建立的呢?這方面的資訊通常比較缺乏,在此提供的建議是:包括,初級帳目登記、銀行存款、領款及轉帳的正式方法與觀念、塑膠貨幣的使用方式、貸款和負債等,都應該給予下一代清晰且正確的想法。否則,我們看到許多成年人都還會詐騙集團,利用金融卡或網路銀行詐財,那說更別提小朋友了。

富邦銀行的「小富翁理財營」於每年的八月舉行,自民國八十六年起開辦的小富翁理財營頗受歡迎,2003年起更因為富邦金控成員加入台北銀行,理財營由富邦銀行與北銀共同舉辦,因此也加入熱到發燒的「我愛樂透」課程,北銀客戶報名同享優惠。

富邦銀行所開辦的「小富翁理財營」課程的內容包羅萬象,包含各種最基本的理財工具,有認識存摺、金融卡、支票,以及出國旅遊會用到的外幣、信用卡等,另外也介紹基金、股票、保險的觀念,同時也教小朋友怎樣聰明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更特別的是,活動還安排參觀銀行櫃台、專門服務貴賓級客戶的白金理財中心,還有銀行的大姊姊教小朋友數鈔票。近來更加入了最熱門的「我愛樂透」課程,解析樂透中獎的機率與法則,看看小朋友上完課有沒有辦法猜出吉祥數字!

富邦銀行表示,富邦「小富翁理財營」招收對象為國小四至六年級的小朋友,此活動一律採電話報名,有興趣家長們可於每年七月初洽服務專線0800-007- 889再按9直接詢問專員舉辦日期與報名事宜,舉辦地點在台北市與高雄市,只要是富邦銀行與北銀的客戶,都享有活動費用的優惠,非富邦銀行、北銀客戶則收取報名費一千元。

教孩子玩大富翁,從遊戲中學習理財

大富翁是許多人童年遊戲的記憶。還記得,我頭一次玩大富翁好像是在小學二年級還是三年級。那時候沒有電動遊戲機、沒有電腦,只有玻璃彈珠,玩大富翁真是至高無上的樂趣。

我從大富翁中知道了人生有「機會」與「命運」,途經他人買下的地盤,要繳「過路費」,買了地還可以蓋房子,蓋了房子可以蓋旅館,這樣可以跟別人收更多的過路費。最終,會有人成為大富翁,也會有人破產,成為大富翁或破產,端視遊戲過程中玩者的運氣、財務規劃和投資能力。

其實大富翁是孩子很好理財和投資的入門工具。尤其是能從遊戲中學習理財和投資,更是不可多求的途徑。小學階段玩大富翁,除了可以認識貨幣的交換價值,以及貨幣投資所能產生的加乘效應外,也可以學習「現金流」的觀念。

現在,我的兩個孩子也很喜歡玩大富翁。全家人一起玩,歡笑聲不斷,適時的理財和投資在遊戲中形成自然的機會教育。如何控管好現金,不要一下子買太多的地皮;如何在買到完整的土地後,開始投資蓋房子、再蓋旅館,好讓過路人付出更多的路費,孩子們從遊戲中逐步建立起控管現金、資產、負債的觀念,也學習了如何與銀行往來,以及與他人交易、交換的社會行為,而這一些都在寓教於樂中學習和建立。

我建議家長們多和孩子玩大富翁,培養親子感情,也做機會教育。孩子大約幼稚園中班到大班就可以瞭解和玩這種遊戲,只要父母耐心從旁引導,孩子很快可以進入情況。不過,我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太刻意將大人世界的理財和投資觀念一開始就灌輸給孩子」,最好是讓他們自然的進入情況,從錯誤和失敗的經驗中學習正確的理財和投資方式、建立正確的觀念。

我看過許多家長會在孩子成長之路上,急切和刻意的想要把大人的想法灌輸給下一代,有時候往往適得其反,造成孩子的排斥感。其實,孩子的心靈是天真無邪的,他們並不能完全理解成人的世界,再加上小孩子的情緒相對不穩定,若是硬要強加一些他們所不喜歡或不接受的事物,並非是好的教育方式。

最近,有國內的保險業者從國外引進成人版的大富翁,用的是窮爸爸、富爸爸的現金流觀念,玩的都是成人,每個人角色扮演成銀行家、醫生等不同社會人士,其中扮演銀行家擔當的指導員,一樣也是從遊戲中學習現金流的觀念,改正錯誤的理財和投資觀念。玩過的人都覺得獲益良多。

一粒沙一世界,世間的萬事萬物道理,能很禪意的從微小事物中體會。一張紙一世界,世間的理財和投資學問,巧妙的融會在一張四方紙的大富翁中,如果家裡還少了它,趕快去買吧!
:)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李鳳山平甩功


平甩功的由來與特點
我們的「平甩功」出自兩大系,一為達摩老祖的易筋經,一為張三豐 祖師的太極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多下功夫。「平甩功」能讓氣血到達四支末梢,排出不潔之氣。而且基於十指連心的道理,氣血會回流循環到五臟六腑,使全身氣 脈暢通,筋骨鬆開,使全身靈活、有彈性。這個功法學起來很簡單,而且經過持恆鍛鍊,可以改善各種身心病症。看似簡單平凡的功法,卻可以練出不凡的效果。

平甩功的鍛鍊

動作說明:
  1. 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
  2. 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圖A〉
  3. 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往後抬。甩到舒服的位置,利用慣性,把手甩回胸前。雙手輕鬆打直,保持平行,五指微微舒展。〈圖B〉
  4. 甩到第五下時,微微屈膝一蹲,輕鬆的彈兩下。〈圖C〉

練習原則:
  1. 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貪功。
  2. 腳踏實地,呼吸自然。
  3. 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微微舒指,高度不過肩。
  4. 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 蹲的時候,保持膝蓋彈性,是個人放鬆狀況,可高蹲亦可低蹲。
  6. 速度和緩,保持規律。
  7. 每回至少甩十分鐘〈約五百下〉,一日甩三回。若能一次持續甩到
  8. 三十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9. 練完之後,慢慢喝杯溫開水,更有助氣血循環、氣機穩定。
oh my: 練太極也是一樣的~祝大家身體健康囉